近日,東北地理所毛德華研究員等在《Science》雜志發表題為“Reverse the hidden loss of China’s wetlands”(《扭轉中國濕地的隱性損失》)的文章,總結過去40年中國濕地的保護成就,提出濕地保護和濕地恢復的建議。
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的169個具體目標中,有75個與濕地相關,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全球與區域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2022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也是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的一年。6月1日,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開始施行。
論文提出,新的濕地保護法將為中國濕地提供更多的法律保護。我們應在即將舉辦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為全球提供濕地保護的中國方案,并借鑒其他成功做法。
論文指出,自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積極致力于濕地的保護與恢復。國家濕地保護計劃已實施20余年,已建立了600余個濕地保護區,保護了濕地總面積的52.7%。研究團隊應用地球大數據技術進行監測的結果表明,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濕地總面積變化趨勢發生逆轉,增加了903 km2.(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爽 通訊員殷麗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