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發布多項濕地研究新成果

                                  文章來源: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    發布時間:2022-11-11    |    【放大】 【縮小】  |  【打印】 【關閉

                                    中新網吉林新聞11月11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在“泥炭地保護恢復研究與我國重要濕地成果發布”研討會上集中發布了多項濕地研究新成果。

                                    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期間,東道國系列重要活動之一“泥炭地保護恢復研究與我國重要濕地成果發布”研討會10日在武漢召開。研討會由國家濕地研究中心和中國林業出版社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等單位聯合承辦。

                                    研討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鮑達明副司長介紹了中國政府自1992年正式加入《濕地公約》的30年來,中國濕地資源的監督管理、濕地保護修復等方面的系列成績。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姜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常務副校長王艷芬教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于子成研究員,《Wetlands》期刊主編、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Marinus Otte教授,英國班戈大學Christian Dunn教授等圍繞國際泥炭地保護恢復研究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做了學術報告。

                                    成果發布階段,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沼澤志》(第二版)和《生態學透視:濕地生態學》、中國林業出版社自然保護分社主編的《濕地光影叢書》和《濕地中國科普叢書》新書成果正式發布。其中,《中國沼澤志》(第二版)制定了新的沼澤綜合分類系統,按照類-亞類-型-體進行四級劃分,最小調查斑塊面積4 hm2.全面掌握了我國沼澤面積及分布格局,同時更新了我國沼澤植物和沼澤動物物種名錄,記錄沼澤植物1691種,沼澤動物1022種。

                                    2022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的實施標志著中國濕地保護步入法治化軌道。中國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建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建立了600余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901處國家級)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護率超過50%。13座城市入選全球國際濕地城市。(完)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91视频网站精品久久新推荐|越狱犯强奷漂亮人妻|亚洲欧洲另类图片综合专区